(本站发表日期:2018-01-04)
备受瞩目的《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简称“一标准两办法”)近日公布,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在笔者看来,这一管理新政背后具有四重深意。
第一重深意是彰显责任担当。这些年来,有关民办培训机构“关门跑路”、“违规办学”、“虚假宣传”等新闻不时见诸媒体,尽管每次事发后相关部门会积极予以处置,但受制于多头监管而往往力不从心。“一标准两办法”的出台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厘清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在市级层面构建起既分工明确又高效协同的综合监管机制和检查督导制度,并对培训机构的名称设置、场地面积、师资队伍、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教材使用、教学点设立、学杂费管理等作了细化规定,努力实现从“各管一摊”到“一摊共管”,不让监管缺位。有一个细节是:相关文件研制历时近一年,由教育、工商、人社、民政等部门历经39稿修改。过程虽艰难,但政策如期出台的事实正说明:再难的事,只要政府有决心,顺乎民意,一定能办成。
第二重深意是发展素质教育。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论调:“搞什么样的培训项目是培训机构的自由,政府部门不必插手不必管。”这种观点并不成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2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说,无论是校内学历教育还是校外非学历教育,都应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没有例外。从这个角度来看,“两办法”专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培训活动设立“特殊规定”不仅是亮点,而且在全国也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明文规定民办培训机构严禁拔高教学要求、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难度,不得面向社会举办以小学生为参赛对象的语文、数学、外语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竞赛活动或等级测试等变相竞赛活动,不仅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培训机构的责任。
第三重深意是回归育人本原。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些问题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答案就是: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一标准两办法”的很多制度设计正体现了这种政策理念。譬如,“两办法”明确指出,民办培训机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及其延伸类相关培训(教学)活动的,应当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得妨碍未成年人正常休息,授课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一个规范性文件细化到规定“授课结束最晚时间”,其用意正是遵循规律、育人为本,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对家长而言,也应认识到,以牺牲孩子睡眠和健康为代价的“抢学”“刷题”并不是教育的真谛。教育家陈鹤琴曾总结说: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别人赞许他的。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陈老的告诫正是一帖“清醒剂”,因为孩子的童年是一张没有返程票的列车,错过了天真烂漫时刻就再也回不去了。
第四重深意是努力造福人民。一家互联网机构公布的所谓《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指出,焦虑指数最高的五个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南京、广州,“80后”妈妈成为最焦虑的人群。而这似乎是一个悖论:越是教育发达地区,似乎课外培训“热度”越高。对此,应理性看待。一方面,我们要有教育自信。上海早在2014年就在全国率先一次性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在经合组织进行的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和TALIS(教师教学国际调查)中,上海学生多次夺冠,上海初中教师在11个指标上世界领先,“学校底部抬高”“校际差异缩小”“教研制度特色”等成为国际公认的“上海经验”,并引来美国、英国等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来沪探寻奥秘,上海小学数学教材还被引进英国,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我们要有攻坚使命。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产生不稳定”,而“课外培训热”所折射的“教育焦虑”,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期群体焦虑和公共焦虑的一个缩影,成因复杂。幸福源于信服,信服缘于认同。教育部门在抓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牛鼻子”,办出更多“家门口好学校”造福人民的同时,更要从理念引导方面“攻坚”,尤其要讲好教育故事,大力弘扬科学教育观、成才观,用有力实证凝聚共识,用鲜活实例舒缓焦虑,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应该看到,“课内减负、课外增负”现象并不只是上海独有,它已成为一个全国现象。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而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以此为视角,上海出台“一标准两办法”,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无疑具有样本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笔者看来,“一标准两办法”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正是“为梦想奋斗、为人民造福”的积极践行。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选编:子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