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中外居民社区共治的有效抓手 长宁区是国际化程度较高、境外人员较多、涉外机构相对较广的区域,目前长宁区居住着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6.9万名境外人员,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0.29%,占全市境外人员总数的25%,而其中又以长宁区的虹桥街道和程家桥街道境外人员尤为集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独特的社区类型扩展开来,这就是“国际化社区”。为了更好地促进境外居民积极融入社区,体现国际化社区的包容性和人文性,长宁区以社区教育为抓手,从开设一系列社区教育课程课程、开展富有特色的中外主题教育活动、吸纳外籍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探索社区议事制度等方面,吸引了社区内外来自韩国、日本、法国、新加坡、加拿大、土耳其等多个国家的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参与社区教育和公共生活,在服务国际社区中外居民、加强国际社区治理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虹桥街道调动社区学校、居委、社会组织的力量和资源,为中外居民打造终身学习“融情展厅”平台,构建有温度的国际社区人文空间。每年举办社区教育成果展上都有国际学员的作品。“华夏云”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地球村”中外文化展示月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洋居民”参与。针对外籍人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街道推出定制式文化配送服务,组织外籍居民参加“学做上海人,学烧中国菜”等活动,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区。 自2013年9月古北市民中心建成开始,社区学校就陆续开设了对外汉语、国画、书法、古筝、昆曲、中式点心、上海话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的课程,一方面满足境外居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解决境外居民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境外居民快速融入社区、融入上海,这些课程吸引了一大批境外居民的参与,特别是由双语志愿者老师授课的“书法班”受到他们热烈欢迎,约一半学员都是外籍居民。 古北市民中心设立了海外志愿者招募窗口,帮助境外人士组成“洋啄木鸟志愿团队”、外语志愿服务团队、“互人多”慈善组织等,承担公益形象大使、翻译服务、语言教学、宣传垃圾分类、提供法律咨询等工作。围绕“融”文化品牌建设,虹桥街道社区学校组织“12·5国际志愿日”等主题活动,一年中经累计吸引250余名外籍学员。 为了给中外居民提供反馈意见、协商议事、解决问题的平台,虹桥街道荣华居委会成立了古北市民议事厅,12名核心议事员中,有5人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议事厅充分发挥外籍成员在涉外社区事务上的优势。针对社区养宠物问题,中外议事员开展分片区走访、调查,收集民情,再在议事厅集中讨论。“国际议员”介绍了各国养宠经验,中外议事员共同制定《文明养宠公约》,并在居民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虹桥街道社区学校借助市民议事厅的平台,探索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事宜。 程家桥社区学校在充分了解境外居民学习内容需求、学习时间需求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队伍和专家团队科学编排课程时间开设了专门面向境外居民的《对外汉语》课程、《对外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体验班以及书法、山水画、太极、梭编、陶艺、插画等课程,编写了《基础汉语——36课》、《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等教材,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法国、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洋居民”走出家庭,参与公共文化生活; 除了打造泛在可选的社区教育课程内容,程家桥社区学校为境外居民积极推出送教上门服务,为外籍居民提供便利可及的社区教育服务,吸引了很多居民慕名前来体验学习,让生活在程家桥社区的境外居民充分了解了中国文化、民族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境外居民的生活、交际和生存难题,使他们更好地在中国工作、学习和生活,激发了境外居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社区的参与热情,成为境外居民融入社区、参与社区治理的基础。
(来源:解放日报-学在数字长宁微信公众号 选编: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