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廊下镇整合镇人大、文明办、党群中心、妇联、文体中心、社区学校等资源,建立起在宅基上的“光明牌场学堂”。 如何推动超大城市的治理重心向基层社区下移?金山区着力打造的“十五分钟学习圈”,提供了城市治理触角向基层渗透的“样板”。 2014年开始,金山区利用乡村宅基、居民区楼组、企业车间等空间,为居民打造步行十五分钟左右可通达的学习场所。为推进“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各镇建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或分管镇长牵头,吸纳妇联、团委、工会、科协、文体中心、社区办、派出所、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食药品检验所、社区学校等多部门参与。学习圈的选址建点,需要动用已有老年活动室、党建服务站、村民宅基等场所,离不开基层力量和多部门的动员、配合和支持。这些工作都是创建“街镇共治、市民自治”社区治理格局的宝贵实践。 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需要配套的规范和制度。金山区文明办和学习办联合下发了“学习圈”建设实施意见和考核指标;各街镇(工业区)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各学习点制定了内部规范,明确了人员、场地、经费、活动内容等运行机制。 为确保“十五分钟学习圈”的持续发展,各街镇(工业区)成立了三支保障队伍,一是由村居委学习干部组成的联络员队伍;二是由宅基(楼组)学习点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员队伍;三是由学习点和学校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如石化街道整合了党建、科技、教育、文化、法律、卫生等领域近60人的优秀师资加入“学习圈”建设。遇到紧急公共事件时,学习圈成员能形成有力的临时应对力量。 在今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廊下镇村居委会的社区教育干部、祖辈课堂志愿者和学员自发加入志愿者活动——登记外来人员信息、预约和发放口罩、给在家隔离的居民送生活物资等,为保护社区居民的健康安全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来源:解放日报 选编: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