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701 次阅读)
构建基于资历框架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
(发表日期:2020-06-09)



张伟远/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电大终身教育研究院荣誉院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强调“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指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我国新时代推进终身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终身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新时代的终身教育发展有三大目标:一是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二是建立开放通畅的人才成长制度环境,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三是完善全民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创设技术平台更加完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便利、学习支持服务更加精准的学习环境,为所有人提供一体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终身学习服务。为了实现这三大目标,构建国家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势在必行。
一、基于资历框架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国家资历框架是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石,通过认可人们各种学习形式获得的学习成果,认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成果和业绩,畅通社会成员学业提升、职业晋升、社会上升的通道,促进实现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有效互通和衔接,服务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和鼓励全民终身学习。国家资历框架由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三大部分组成。资历框架是各级各类教育之间沟通和衔接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是各类学习成果等级和标准的顶层设计。资历框架实施的关键是学习成果认证,学习成果认证是通过质量保证机制实现的。社会成员经学习成果认证的资历和学分,也就是有质量保证的资历和学分,通过学分银行机制得到积累、互认和转换。
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强调为每个人提供一生的优质和灵活的学习机会,这成为资历框架的基本准则。资历框架要建立一个包括全社会所有人在内的终身教育体系,任何人都能通过学习成果认证,在资历框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作为学习起点,减少重复学习,畅通个人终身学习途径。
为了发展互联网时代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从2013年开始,亚欧教育部长会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致力推动各国构建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和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全球化。截止到2019年,建立和采用资历框架的国家总数达161个,覆盖联合国列出的193个主权国家的83.4%。全球已经建立7个区域资历框架,为126个国家或地区提供区域内的跨国资历和学分对接的互认标准。在签订“一带一路”协议的71个国家中,62个国家建立了资历框架,占总数的87%。
在2019年亚欧教育部长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了全球资历框架的最新发展,提出了资历框架全球化发展中的四大关键议题。一是为了应对各国大量的培训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带来的资历、学分认可和互认的困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开发了一套配合资历框架实施的全球通用标准,作为世界参照标准,尚在试行中;二是数字化、电子证书的流行(如MOOC课程和开放教育的数字徽章)和资历及学分的数据电子化,可能带来技术应用和学分信用等问题;三是成效为本的教育和评价,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是开放灵活的,学习成效是评价资历和学分的唯一标准;四是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强调质量保障机制是资历和学分互认中对等和公平的关键。
二、资历框架的中国实践  
我国在资历框架方面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国家开放大学建立了“等级+标准”模式的资历框架,研制了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认证框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工具与方法,设计了一套完备的学分银行制度架构,建立了学分银行制度模式和技术路径。
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全球首次采用标准化方法,构建地方资历框架的等级和等级标准,选择地方标准的颁布形式,确保资历框架标准的推广与应用,并探索和尝试粤港澳资历框架的对接。2019年6月,广东省与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签订《粤港资历框架合作意向书》《粤澳教育培训及人才交流合作意向书》,标志着粤港澳三方资历框架和学分互认的教育合作进入新的阶段。
上海市开展了“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和“证书认可型双证融通”项目,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学历教育课程,经认定其内容达到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理论考试项目要求的,可向本市职业技能鉴定部门提出免考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理论知识的申请,促进学历教育学分和职业培训证书的双向融通,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联合成立“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以开放教育领域为重点,以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实现学分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服务长三角地区终身学习区域联动机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重庆职业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建立了职业教育和培训资历框架标准,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动态化地自动采集不同职业岗位对用人者的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建立了资历框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岗位人员要求相匹配的大数据平台,对专业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四个维度进行动态化和智能化匹配,给学习者提供动态的智能化的工作岗位信息。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构建了学习成果框架以及分级标准,积极探索学习成果的认证标准与转换规则试点,组织专业人员对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成果和技能培训项目进行资质认证,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对应关系的认证、技师学校成果和企业培训成果的资质水平认证,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成果互认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启动的1+X证书制度试点,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衔接起来,通过普职融合,实现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融合,满足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是我国资历框架发展的新举措。
三、资历框架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
尽管我国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仍然存在以下一些关键主题亟待解决和突破。
1.资历框架的体制机制研究
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重点研究:一是国家资历框架的体制机制,包括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立法或者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立法、管理机制、资历等级划分、各等级能力标准、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学分银行建设标准等。二是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标准和机制,如职业技能证书、MOOC课程、创新创业、各类业绩的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互认。三是质量保障机制,保证各类学习成果互认的对等性和公平性。四是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保证学分信用的学分银行机制。
2.资历框架下的学校教育系列衔接研究
资历框架要打破人才成长通道存在的障碍性壁垒,构建以人为本、更加开放和灵活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在学校教育系列中,需要完善高校和中高职院校的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推进和衔接高中选修课与大学先修课,制定高校的转学与转专业机制,改革自学考试的考试评价方式等。
3.资历框架下的职业教育系列研究
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系列通道不畅通问题,是发展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瓶颈。职业教育系列中缺乏为职教毕业生提供学业上升的通道,因此需要探讨为职校毕业生提供专业实践型的研究生层次课程。专业实践型课程采用工作为本学习模式,面向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学习目标是解决在工作场所遇到的重大实践问题,采用双导师制,大学老师担任学术导师,企业精英担任实践导师,与普通教育系列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属同一资历级别。此外,我国在资历框架下职业教育“1+X”学习成果的认证制度亟待制定。
4.资历框架下的继续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要保证资历和学分互认的对等和公平,实现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继续教育的质量保障是关键。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能够从宏观上解决继续教育发展中现存的问题,明晰继续教育的质量观、基本质量框架和质量标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能够从微观上使得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同时,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也使得政府、社会和机构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提升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研究包括:质量管理机构、质量保障的目的、质量保障的组织模式和流程、质量保障的标准框架等。
5.资历框架下的在线教育研究
在线教育发展是资历框架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资历框架中采用的是成效为本的教育和评价,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在线学习,或者是混合式学习,学习者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效目标,经过认证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资历和学分。我国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在线教学实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验,凸显出我国在线教育实践的不足和短板。在线教育还是处于“资源(微课/三分屏)+直播+论坛”的初级阶段,其在优质资源共享共建、方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成本效益提高、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社会成员提供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在这场抗疫防疫的工作中,师生对在线学习的初步体验,也给在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疫情过后应总结经验教训,加大力度开展在线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让在线教育成为我国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让我国真正成为“互联网+教育”的学习强国。
6.资历框架下的积极老龄化研究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还停留在以政府投资为主的休闲和娱乐的健康老龄化阶段。我们急需深入研究积极老年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老年人尤其是初龄老人和中龄老人的终身学习,老年人不应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的宝贵资源,要探讨为老年人提供资历框架下相应的培训课程,如咨询技能、社区工作室开设等,让老年人通过学习掌握传授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不仅能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更重要的能减轻财政负担,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资历框架中跨部门合作机制研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学习强国,有着世界上最为纷繁复杂的多元化学习成果类型,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是一项国家层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教育部、人社部、民政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多个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教育机构、培训机构、行业、企业等利益群体的全面参与。跨部门合作机制一直是国际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理论模型和合作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将其引入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制度”,虽然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终身教育立法、资历框架制度、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等取得了一定进展和经验,但国家层面相应的制度建设推进依然缓慢。因此,“十四五”期间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制度建设需要取得系统性的进展。理论和实践证明,资历框架是终身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围绕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终身教育的现代体系,能够突破制度性障碍,构建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建立和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
 
引用本文请标注:韩民,李兴洲,孙加龙,张伟远,国卉男,史枫. 面向人人、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笔会系列二 [J].终身教育研究,2020(3):3-17.
(来源:终身教育研究微信公众号-张伟远  选编:问心)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