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469 次阅读)
上海开放大学原校长蒋红:开放大学是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支撑
(发表日期:2020-10-10)



蒋红从2011年9月到2016年9月担任上海开放大学校长,所做工作是在黄清云校长、张德明校长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
上海市在全国最早提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市委市政府非常期待以开放教育的率先改革来推动城市学习型社会建设,因此对建设开放大学,市委市政府一直给予了坚定的支持。从200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1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到2011年《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上海市委市政府文件和地方法规都非常明确地提出,开放大学要承担起支撑整个城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任务,上海市教委还专门成立了终身教育处。蒋红任上海开放大学校长之前,在上海市教委担任秘书长,对这些非常清楚。在开放大学建设背景方面,这是上海与其他地区的显著区别所在。
在任命蒋红担任上海开放大学校长时,市委领导明确表示,上海不缺一所一般意义的高校,开放大学绝不是简单地去办一所拥有本科学历授予权的高校,上任以后开展的工作,一定要朝着支撑整个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方向去推进。
所以,上任后蒋红与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推动上海开放大学“16字改革”,即宽进严出、弹性修学、完全学分、学分互认;推动学校实现六方面的开放,即教育观念、教育对象、教育模式、教育资源、教育手段和师资队伍的开放。目标是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开放大学,为上海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断贡献新的力量。蒋红在任期间,学校主要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是教育部批准更名开放大学
2012年4月27日,蒋红赴京面对全国专家组进行答辩,同时答辩的还有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开放大学,每人半小时阐述,然后是专家提问。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开放大学?为什么要办开放大学?使命是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答辩很顺利,方案与区域学习型社会建设紧紧相扣,获得专家们的高度肯定。7月31日,包括上海开放大学在内的三所开放大学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开放大学的揭牌,是中国开展开放教育改革探索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项重要改革。
教育部给每所开放大学的批复是不一样的。批复是四个方面的转型:教育目标转型、教学内容转型、教学方式转型、质量管理转型。也就是说,上海开大不是上海电大的翻牌,只有从四个方面整体转型,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上海开放大学。蒋红任校长期间,一直在围绕这四个转型推进各项工作。
第二是获得本科办学权
2014年上海开放大学开设的机械电子工程、软件工程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三大本科专业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要求严格,提出一定要给全国做出示范,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方案与全日制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条件基本一致。同时,还增加了网络图书资源等特色指标。上海最大的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对学校大力支持,所有图书资源免费向开大学生开放。在线下,学校为每名学生提供免费开办上海图书馆读者证服务,这样的条件普通全日制高校也不具备。
获得本科办学权,使“16字改革”在本科基点上开始探索,标志着开放教育改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三是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成立
2012年7月,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正式成立。当时市领导对蒋红讲,开放大学一定要关注上海一千万在岗职工的各类学习需求,学分银行设计方案首先是在成人教育领域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融通的桥梁,然后一步步探索成人教育、全日制教育的融通,当然越往后探索会越艰难。构建学分银行的目的是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即使是考虑未来发展,包括争取更高层次的学位授予权,也要以满足在岗员工的各种学习需求为出发点。
上海学分银行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全社会教育资源打通。在市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市教委和市人社局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学分银行建设,包括助力双证融通、多证融通等等。蒋红认为,学分银行如果仅仅局限在教育系统内部,而不扩大范围向全社会延伸,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银行。
三件大事从总体上推进了上海电大转型,开放大学开始担当起四个角色,即市民终身教育的重要提供者、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有力推动者、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促进者、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这是传统意义的电大无法实现的。由此,从定位、功能、目标等几方面,开放大学和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大学形成了清晰的分界。
当前,产教融合已成为国家战略,上海又是国务院批准的试点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开放大学面临着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产教融合一定也是开放大学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进入新时代,上海开放大学提出建设“上海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开放大学目标,蒋红认为中国特色要围绕着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来推进,世界、一流就是要对标世界最高标准的开放大学,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不断深化,特别期待学校能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采访整理/本刊主笔  刘增辉)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   选编:问心)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