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培训机构促销课时包的超大套餐,远超国家规定。而且,其贷款和预付消费经营模式都风险极大。从该机构的收费乱象来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尚未到结束之时。 本周起(1月18日后),各地学校陆续放寒假,校外培训机构又借着让孩子“寒假超车”开展促销。其中,某少儿英语售卖的课时包大到令人吃惊:420节次卡,价格14199元。即使按照每个月必须上满15节课、不满直接扣课的强制规定,也要上28个月。 只宣传买得越多越便宜,却只字不提大课时包严重违规——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也规定,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政策留出的整改截止日期是2020年6月底,但直到2020年12月,这家培训机构还在促销1111节次课时包的超大套餐,远超国家规定。 收费之乱,还乱在贷款风险。据消费者反映,该机构与某些金融机构合作,由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金融机构将学费一次性支付给培训机构,而消费者则分6期或12期还款。这个模式与此前“爆雷”的某些长租公寓租金贷如出一辙,风险极大——一旦培训机构资金短缺,倒闭或者跑路,消费者就会面临上不了课还要还贷的两难境地。 近年来,教育培训机构一直是预付消费投诉的热点。虽然在线培训机构正在风口上,但竞争依然日益激烈。某些租金贷的前车之鉴,培训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引以为戒。 2018年至今,多部门一直在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但从现在的收费乱象来看,整治尚未到结束之时。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将“两头分管”变成“齐抓共管”。 除了专项整治,校外培训还需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模式,尽快形成口碑效应,加速优胜劣汰。国家设定“3个月、60个课时包”的红线,就是倒逼校外培训机构立足课程质量,以品质和服务换续课,形成家长认可、机构做大的良性循环。短期内,售卖小课时包可能对平台资金流有一定影响,但从实践看,只要课程质量高,家长不会轻易更换培训机构。而且,因为单次缴费低、退费有保障,家长的顾虑反而减小,对机构的认可度也会显著提升。最近,深圳市消委会、福田区消委会联合部分早教机构公布了《深圳市早期教育行业自律公约》,在退费、冷静期等方面做出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各地消协组织、行业协会也应主动承担责任,起到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来源:经济日报 佘颖 撰 选编: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