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466 次阅读)
两会观察:用法治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发表日期:2021-03-1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助点餐、网约出行、线上挂号等智能化服务逐渐普及,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不会使用新技术的老年人犯了难。去年下半年以来,媒体报道了多起老年人被数字鸿沟“绊倒”的新闻,无论是七旬老人冒雨去交医保却被告知不收现金,还是九旬老人为激活社保卡被抬去银行做人脸识别,无不反映出一些老年人在智能化服务面前的无奈。本应由全社会共享的技术进步红利,却成了一些老年人难以逾越的障碍。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据媒体报道,截至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近2.54亿人,接触过网络的仅有6056万人,这意味着有将近两亿老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这就需要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部门在提供服务时更具包容性,不能以技术进步为理由,无视老年人的特殊服务需求,甚至将老年人排除在服务对象之外。这不仅是公共服务提供者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更是法律的明确要求。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日常生活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随后,一些城市推出老年人刷身份证核验健康码服务,一些热线服务开辟了“尊老专席”人工客服……这是在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让老年人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积极回应。
  
与此同时,也有必要从加强老年教育的角度出发,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的需求,让老年人更加自主地应对数字化社会的挑战。现实中,一些智能技术之所以经常让老年人望而却步,除了技术进步太快让老年人难以适应外,也与老年教育发展滞后有很大关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因此,要加大老年教育投入力度,尤其是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强化与生活有关的各类科技教育。
  
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社会,是社会问题,也是法治问题。只有不断强化法治保障,将法治要求落实落细,用法治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才能让老年人更加从容地面对技术进步,才能让老年人的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来源:法治日报、社区教育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