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476 次阅读)
清明节之生命教育:向死而生
(发表日期:2021-04-06)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社会各界开展以“学先烈、敬先贤、忆先人”为主题的活动,回顾救亡图存的悲壮历史,缅怀民族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激发全体国民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倡导奉献意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全社会带来了一场大考,也为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生命教育课。疫情期间及复课以后,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中小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我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自杀年龄也呈下降趋势。各大高校开设的“死亡教育课”“生命教育课”也引起广泛关注,写墓志铭、参观殡仪馆、旁观遗体火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在内的约20多所中国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视死亡、敬畏生命。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向死而生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比较避讳在孩子面前提及死亡。实际上,让孩子困惑在生命往复的难题里,并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些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处理情绪,更谈不上对生命的思考。与其这样,不如提前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意义。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简单来说,生命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活着”。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
 
二、现阶段生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目前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学校大多是高等学校,面向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资源仍比较少。疫情期间,教育部曾在《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确要注重加强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生命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生命教育定位不明,课程量设置不足;生命教育内容碎片化,不能涵盖全部学段;生命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家庭和社会整合不够;生命教育教学模式固化,生命教育教师培训不足等。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建立以专设课程为主导,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实施机制。
 
三、生命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让人心头一颤:5 个中学生中就有 1 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 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 6.5%。全国 13 个省约 1.5 万名学生参与了调查。生命教育的缺失,会使这些孩子在黑暗的漩涡里无力自拔。面对这一社会现实,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敬畏和尊重生命,欣赏生命,不仅告诉孩子关注自身的生命,更要帮助孩子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终极一生的课题。
 
四、生命教育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方法
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很重要,而清明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在清明节,让孩子们接受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学习革命先烈坚定信念,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都得益于先烈和祖辈们的沉淀和付出,能够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历史、自主地弘扬先烈和祖辈的丰功伟绩,能够让革命精神在孩子心中深深扎根。无数牺牲换来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电视公益广告或广播、媒体,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居家、校园、社会、交通等安全常识。保护广大青少年的生命安全,不仅是每个家庭期待的,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让生命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走在伤害前面,引导并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并热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有效地避免各类安全事故,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来源:大民堂微信公众号  选编:问心)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