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部将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这个秋季新学期是“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一学期,各项工作进展如何?昨天,教育部举行“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会上介绍,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学校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据直报平台摸底调查,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有91.7%的教师参与提供了课后服务,同时还遴选聘用了2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了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 (来源:文汇报 肖晨/选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