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383 次阅读)
浦东公共文化场馆运用线上文化资源应对疫情
(发表日期:2022-03-30)



宅家市民比以往更加需要用文化来疗愈。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资源,恰恰是应对疫情的一味良药。

  近日,上海市文旅局发起“‘音’爱‘艺’起”数字文旅服务品牌,联合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上海交响乐团等局属单位,推出“云美展”“云文博”“云艺培”“云旅游”“云阅读”等在线服务项目和产品。在浦东新区文体旅游局倡议下,浦东公共文化场馆也积极响应,闭馆不闭业,纷纷与宅家市民在“云上”相约,全面推动文化活动从现场转到线上,传播暖意、惬意和诗意,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

  插上“云”翅膀  群艺馆进军“元宇宙”

  打开H5页面,页面跳出一幢虚拟的“群艺馆”建筑,走进五颜六色的不同“房间”,即可获取文化资讯、云上活动、场馆预约、非遗保护、文化直播间、市民艺术大学、文化团队等丰富内容服务资讯……一个虚拟的、沉浸式的文化生活社区,已初见雏形。

  尽管浦东群艺馆新馆闭馆已有半个月,但是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主任、浦东群艺馆馆长王玺昌并没有闲下来,最近几天依然在与上海创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接洽,推敲将于不久后上线的“浦东文化云馆”页面的设计方案。

  “我们去年就搭好‘浦东文化云馆’的框架了,但当时担心形式太超前了,得不到大家的认可。”王玺昌说,“在疫情影响下,我们也必须要加快建设自己的‘文化云馆’,加快进军‘元宇宙’。”

  据悉,浦东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起步得很早。早在2015年,就已推出“浦东文化云”网站,并注册了“浦东文化”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线上平台联合第三方资源,积攒了涵盖法律、管理、教育、经济、科学、历史、旅游、农业、人文、商业、少儿、生活、体育、艺术等15大类别,包含视频、音频、电子书等19万课时的资源。

  近期,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还邀请名家大咖,自主拍摄了“东岸e课2022精品课程”,面向市民免费推出舞蹈、沪剧、二胡、剑舞、陶瓷、阿卡贝拉、音乐剧、键盘、歌剧等系列精品课程48门课程;专题打造“浦东非遗”在线板块,让市民了解浦东83项各级非遗项目的技艺特点与文化内涵。

  在静候“浦东文化云馆”上线的同时,从3月22日起,“文化云馆”中的部分服务内容,已率先登陆“浦东文化”微信公众号,涵盖“东岸云舞台”“东岸云美育”“浦东云展荟”“东岸非遗赏”等板块,让市民足不出户,也能观赏优质演出展览,参与群文美育课程,体验特色文化活动。

  “我们不希望将线下资源简单转化为线上产品,而是希望逛‘云馆’就像玩游戏一样,增加用户的黏性。”王玺昌说,“即便疫情过去,云服务也不可或缺,而且越来越重要。” 据透露,“浦东文化云馆”也将开放办馆,联合社会力量持续进行技术研发、理念创新,融入VR、留言、点赞等功能,推出更多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服务内容。

  插上“云”翅膀  浦图不打烊

  想学软件操作的你,这里有“软件通”;爱听书的你,这里有“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写论文“卡壳”的你,这里有“万方”“中国知网”“超星读秀”;想给孩子找事做的你,这里有少儿绘本、漫画、动画、连环画。

  3月10日零时,浦东图书馆发布了临时闭馆公告。尽管读者暂时无法进馆饱尝书香,许多人却惊喜地发现,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上,浦图提供的线上阅读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因疫情闭馆后,馆员工作不松动:有的在馆内值守,有的下基层成为防疫志愿者,还有的坚持居家办公,提升业务能力,进行数字阅读推广,大家比以往更加忙碌了。”浦东图书馆馆长曹忠表示。

  以文旅工作举措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文化服务不仅要坚持做,还要做得更好。浦东图书馆闭馆不闭网,每日,馆员都为读者制作编辑各类好文欣赏、防疫知识宣传,精心挑选数字资源电子书、数据库等为读者推介,让读者不出家门,也可享受图书馆丰富的在线资源,实现24小时图书馆,线上服务不打烊。

  “我借的书逾期了怎么办?”“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为您免除外借图书、音像文献等的逾期费用。待恢复开馆后,请持读者证至人工借还台找工作人员操作免除逾期费……”浦图线上咨询同样不停歇,咨询组工作人员在此期间勇挑重担,耐心、热心地回答读者关心的各类问题。微信公众号后台,每日都有无数读者咨询还书、开馆等问题,小编一一回复。

  浦图开发的“浦东数字阅读”App与微信小程序,闭馆期间也成为越来越多读者的新宠。该平台配置了丰富的图书、期刊、绘本及有声书资源,支持优质浦图数据库、浦图讲座在线浏览,并提供读者咨询、馆藏查找、信息公告、个人借阅查询及续借等服务模块。数据显示,App端2021年度总计访问人次38.1万,资源点击使用量772.8万次,近期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微信小程序今年1月底上线至今,累计打开1.9万次,累计访问次数15.2万。

  “疫情是个坏事情,但它也是一个契机,倒逼图书馆事业加快向数字化转型,让更多读者喜爱的服务内容上线。”曹忠介绍,未来,浦图将更加重视围绕浦东特色文献资源开展云服务,依托融书房、学习书房、上海儿童文学基地等总分馆资源,上线“学习图书会”“陆家嘴读书会”“上海儿童文学基地101天团”等讲座内容。

  昨日起,浦图又有了大动作:在全国数十家阅读机构主办、协办下,将推出“阅读光耀家庭”系列公益课堂首讲。金波、高洪波、沈石溪等20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将在线上与大小读者面对面。

  插上“云”翅膀  抗疫作品飞入百姓家

  刷刷手机,点点屏幕,越来越多你所熟悉的浦东公共文化场馆,最近都推出了线上服务产品:

  浦东美术馆、金桥碧云美术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云美展”,浦南文化馆、浦南文化馆的“云艺培”,“浦东文博”“浦东文物”“浦东文史”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云讲堂”“云讲史”“云阅读”“云试听”……这些产品琳琅满目,让市民动动手指,就能“搭乘”便捷的“360度全景看展”模块,穿越至展览现场;而系统化常态化的线上美育,也打造为永不落幕的“大课堂”。

  与此同时,文艺工作者在这段特殊时期的所见所闻,也化作内容丰富、类型各异的文艺作品,并在线上平台一一展现。其中,浦东新区文联向全区文艺工作者发出倡议书,号召大家凝心聚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创作各类反映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感人瞬间、英雄壮举的文艺作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展现文艺工作者的担当作为。美术、书法、摄影、诗歌、歌词、曲艺、音乐、舞蹈、非遗……稿件一时间如雪片般飞来,传播正能量、讴歌真英雄。

  投稿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李守白创作的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在“浦东文化”微信公众号予以首发。其中一组名为《疫情中“大白”们的床》的画作,李守白以洗练的笔触描绘了夜幕下辛苦奋战的“大白”们,在街头、楼道、小区长椅等不同城市场景下,倒头就睡的动人场景。

  紧随其后发布的,是浦东作协抗疫诗歌作品选与抗疫散文(随笔)作品选。“几番风雨,几多甘辛,你黝黑的脸孔,生生‘长’出一方口罩,而你,沙哑地笑笑:会复原的,不难看……”梅森的散文诗《暖暖的剪影》,以隽永的意象刻画出了志愿者的形象。“一个个无畏的白衣战士,就如同是一尊尊挺立的高大雕像,他们在与疫魔进行着殊死的较量,为的是全力能够战胜它……”阅读邵天骏的随笔《春暖花又开》,医护人员的付出令人动容。此外,浦东文化馆群文工作者创作的歌曲《春风又绿江南岸》,发布在浦东文化馆官微上,为战疫一线工作人员、志愿者加油祝福。

  “诗言志,歌咏言”,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强大力量。尽管疫情阻隔,但借助“云”翅膀,文化作品依然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鼓舞更多人众志成城,“艺起战疫”。
(来源:浦东时报 肖晨选编)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