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华艺术宫推出线上展“艺术为人民——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藏版画作品展”。通过“黑白的力量”“刀笔为人民而战”“为建设添砖加瓦”三个部分,让市民重新认识、理解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民的关系。同时,鼓舞艺术工作者不断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攀登的崇高追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画笔记录时代,以精品奉献人民。
展览第一部分“黑白的力量”率先上线,带领观众回溯上世纪30年代始,由鲁迅先生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
重点作品中,章西作于1939年的《战士与孩子》,表现出深刻的画面内容。战士正拿着刀与孩子们玩耍,孩子无忧无虑,而战士作为父亲和长者,脸上的神情是凝重的,他注视着两个孩子,心里充满着复杂的感情,自己的前途未卜,眼前则是稍纵即逝的亲子欢乐场景,令整幅作品显出战争题材的沉重。
陈烟桥作于1934年的《汽笛响了》,刻画了某工厂的场景。作者通过厂房、烟囱和工人的刻画,表现出了如火如荼的工作场景。黑白对比强烈,层次丰富。年轻时的陈烟桥受鲁迅先生影响,早期作品主要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苦,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鲁迅不仅积极鼓励青年艺术家创作木刻版画,还为他们介绍西方版画大师的作品,指点艺术创作的方向。
力群作于1936年的《鲁迅像》,获得了鲁迅本人的肯定,日后成为世界各国采用最多的鲁迅画像。版画中,鲁迅表情严肃,双目炯炯有神。左边有一双紧握钢笔的手,象征着用手中的笔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脸部以细微的线条表现,一方面增加了空间的立体效果,另一方面增加了人物的沧桑经历,更有力地凸显人物的精神面貌。头发、眉毛、服饰表现为浓黑的块面,与脸部及背景的白色形成了强烈对比。画面黑白分明,主要突出鲁迅正气凛然又慈悯深邃的人物个性。
对于策划此次展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艺术与人民生活形成了一种更加紧密的连接,艺术家以积极而主动的姿态,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尤其是在创造性地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和创新性地发展当代文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艺术为人民’,这条主线不仅仅体现在美术本体的创新发展上,更体现在艺术观念的普及和升华上。”陈翔说。
展览的第二部分“刀笔为人民而战”将于近期上线,主要呈现抗日战争期间的木刻特色。
(来源:浦东发布 肖晨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