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217 次阅读)
长三角终身学习成果将实现异地共享互认 上海学分银行已接入“一网通办”
(发表日期:2023-12-08)




今后就读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任何一所开放大学,学过的课程、考试的分数、获得的学分都将互相承认、互相衔接。据上海开放大学报道,《长三角学分银行服务体系管理办法》《长三角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办法》《长三角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转换服务指南》等文件已由沪苏浙皖相关教育部门审议通过。目前,一市三省开放教育领域已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学前教育(本科)等8个专业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方便学习成果跨区域认定与转换。

学分银行是一种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管理模式。与商业银行零存整取的储蓄方式相似,学习者平时在不同省市零星学习得到的学分,能像货币那样被存储在国家相关部门授权的机构,当达到一定标准后,还能兑换相应的学历文凭或非学历证书。由上海市牵头的长三角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门户站点、数据对接及公共数据建设。门户站点主要为个人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查询、个人数据查询、统一身份认证等服务,数据对接服务主要是为实现地区学分银行与长三角学分银行的数据对接与同步,并将最终数据存入公共数据库。截至目前,上海、浙江的学分银行已与当地大数据中心完成正式对接,进入“一网通办”平台,其他省市的学分银行也在陆续接入当地的“一网通办”平台,方便长三角区域学习者进行学习成果查询。

以往,在推进长三角学分银行工作中,跨区域学分银行共享学习档案数据的程序比较繁杂,难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也为终身教育求学者因工作或生活需要城际流动时带来了学籍衔接的困难。为此,长三角学分银行与复旦大学联合开发了“区块链+学分银行典型应用场景咨询与技术服务”项目,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长三角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了长三角范围“学分银行+区块链”业务场景应用拓展研究与技术服务。现在,一市三省均已部署区块链系统,形成了各地学分银行数据分布式存储、数据可追溯且不可篡改的格局,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数据可信流通与人才跨域流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效支撑长三角地区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学习成果管理的变革,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如今,在长三角学分银行的运作支持下,上海地区区块链基站已为本市39所高校提供了快捷、有序的跨校选课服务。安徽省学分银行实现9000余门课程资源的跨校共享。江苏开放大学参照长三角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制定了《江苏开放大学2022年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以及《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学习成果认定标准》。浙江省学分银行与“浙江省高等学校在校开放课程共享联盟”协作开设了4000余门慕课课程,直接服务学习者跨区域选课需求。

数据还显示,长三角学分银行已经成功实现了四地1520万名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档案的异地同存、共享互认,也为长三角地区45所高校提供了学习档案大数据服务,为超过12万名本专科学生提供了学分转换,实现了长三角区域间终身学习成果的互认互通,跨区域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新民晚报客户端  / 简妮  选编)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