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会员之窗

(29 次阅读)
春“锋”十里 共赴志愿之约 | 浦东新区社区学院多形式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发表日期:2025-03-07)



三月春风拂申城,志愿星火暖人心。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浦东新区社区学院启动“2025年志愿服务活动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 为新时代志愿服务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扎根社区、服务居民的社区教育阵地,浦东新区社区学院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实践,将活动升级为“有计划、有组织、谋实事”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确保志愿服务精准高效,切实加强为民服务的凝聚力、行动力、影响力。

为引导师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在朗读中享受快乐,营造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学院引入了新型的教育设施,为校园增添了一处独特的景致——朗读亭。

在老年大学开学之际,由20余位青年教师组成的“红马甲”上线,针对老年学员对数字化设备的困惑,手把手指导,热情演示朗读亭经典诵读、配音等功能,耐心答疑解惑。

“以前看到智能设备就发怵,现在我也能独立朗读诗歌了!”学员们的欣喜反馈,正是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数智赋能与志愿服务的双向奔赴,让银发一族跨越“数字鸿沟”,在声韵流转间感受文化魅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2月28日,学院青年教师赴浦东红色泥城主题馆和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开展志愿精神研学之行。志愿者讲解员依托泥城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借助馆内沉浸式的展陈方式,为不同年龄的参观者提供多样性的讲解服务。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作为浦东新区老年教育智慧场景学习体验点,同样注重服务对象的差异化需求,如面向老年读者群体,注重服务话术的适老化调整,通过语速控制、语气调节等方式,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这场行走的“参观课”为青年教师后续志愿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雷锋精神心中留,志愿服务代代红。浦东新区社区学院始终践行“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满意的社区教育”初心,以“志愿红”点亮“银龄学堂”与“社区学堂”,用“微服务”传递“大情怀”,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伴随党建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以需求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以业务为抓手,学院志愿服务正融入社区治理、走到居民身边。

在学院全新创设的老年智慧学习场景体验空间,活跃着教师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耐心带领老港、新场、塘桥等街镇居民体验数智生活,提升数智素养。2个月内,6场志愿服务,惠及260余人次。

从“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家庭教育进社区”到“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老年智慧学习场景建设”,再到一场场公益讲座,每一次志愿服务、每一张笑脸,都是雷锋精神在社区教育沃土上结出的硕果。依托“浦东新区社区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站”,学院专职教师全员注册,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以志愿精神点亮终身学习温度,以教育服务赋能城市发展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浦东新区社区学院将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志愿服务工作的系统化设计、常态化开展、长效化运行、品牌化升级,带动全院上下将教育家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化为自觉价值追求、统一于日常工作实践,为社区教育事业培育有本领、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骨干队伍,为浦东新区学习型城区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在社区教育这片初心之地,为人民服务的火炬永远炽热,文明传承的薪火永续绵长!让我们携手并肩,以志愿微光汇聚时代星河,共同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的崭新篇章!

(来源:浦东社区教育  / 简妮  选编)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