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工会“大学校”培训30余万职工
(本站转发日期:2010-09-15)
这两年,黑龙江省垦区嘉荫农场职工李桂芬业余时间大多“泡”在管理区的学区教室里,因为两年前农场“职工业校”开展的“需求点菜式”教学让她尝到了致富甜头——教员根据她的需求安排专题定时辅导,不仅使她自己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还带动全区16名妇女搞起了山地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李桂芬每天去的管理区“职工业校”只是黑龙江垦区总局、分局、农场、管理区四级工会“大学校”中最基层的“学校”。在黑龙江垦区,每一名职工包括农民工,只要有需要,都会在垦区工会“大学校”得到相应的学习、培训。据统计,该垦区各级工会“大学校”每年举办重点项目培训班2100多个,接受培训者达30.41万人次。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各级工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全面提升了职工的整体素质,使工会“大学校”成为黑龙江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据介绍,两年多来,该垦区工会把全垦区610所职工学校、522个职工书屋、1000多个产业示范基地、1000多个文化场所加以整合,将之作为工会“大学校”的有效载体,投入6.32亿元用于改善其基础设施。同时,垦区把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纳入集体合同,每年培训经费额度在5200万元以上。 他们在发挥“大学校”作用中,着力提高职工“四个能力”:提高职工干事创业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职工收入;提高职工道德鉴别能力,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职工参政议政能力,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提高职工自我维权能力,促进垦区改革发展稳定。 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说:“近些年垦区经济和社会全面、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平均经济增长12%以上;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535亿元,人均收入10940元,粮豆总产165亿公斤;北大荒品牌价值205.36亿元,位居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45位。取得这些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工人日报》 选编:斯原)
|